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他们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你们还是不明白吗?”(马可福音 8:14-21)
让我们留意,当我们的主发出这一段中的警告时,门徒理解迟钝。他们以为他讲的“酵”必然是饼的酵。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是在讲教训。他们从他领受了严厉的责备:“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你们还是不明白吗?”归正、得到更新的信徒,仍会像门徒那样,依然在属灵的事上理解迟钝。
他们的眼睛依然昏暗,他们的悟性在关于上帝国度的事情上迟钝。牢记这里关于门徒的记载,有助于纠正我们对自己常有的过高评价。让我们保持谦卑。我们绝不可幻想自己一旦归正就凡事皆知。我们的知识,就像我们一切的美德,总是不完全,再也没有比我们一开始服侍基督的时候距离完全更加遥远的。我们心中的愚昧,要比我们能够晓得的多得多。“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
最要紧的是,记住这里记载关于刚信主之人的事,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们绝不可用完全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刚刚归正的人。我们绝不可因为他在一开始只看到一半的真理,犯下许多错误,就认定他没有蒙恩,没有得救,是一个虚假认信的人。他的内心可能在上帝眼中为正,然而就像门徒一样,对属灵事情的理解可能非常迟钝。我们必须忍耐待他,不把他抛在一边。我们必须给他时间,让他在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让他就像彼得和约翰一样,后来可以在智慧上成熟。我们在天上的主耶稣并不藐视他任何的百姓,想起这点就让人感恩。毫无疑问,他们学习缓慢,真是难以置信,当受责备,但他却从未失去对他们的忍耐。他继续教导他们:“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让我们也同样行。让我们立定原则,就是绝不藐视年轻基督徒的软弱和迟钝。无论在哪里看到有真正蒙恩的一丝火花,不管多么暗淡,夹杂着软弱,都让我们乐于帮助,恩慈待人。让我们愿意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就如何待其他人。
(选自《<马可福音>释经默想》,P144-145,梁曙东译,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