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悦。祂不求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名声,舒适,安全或喜悦;祂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靠接济为生,不愿被拥戴为王,祂最痛恨的话就是,“你如果是神的儿子,救自己吧,”以及祂“不求自己的意思”(约5:30)为祂的门徒洗脚,忍受罪人对祂的顶撞,自己忧愁(约11:33),不求自己的荣耀,一句话说,倒空自己,不求自己的名声: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为给我们带来一种义,给我们一个榜样。祂的一生是舍己,不求自己喜悦的一生。祂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来4:15)。
如此圣经的预言得到实现:“如经上所记,辱骂祢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这引自诗69:9。这节经文的前半部应验在基督身上(约2:17),“因我为祢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后半部是用在这里;因为大卫是预表了基督,他的受苦预表了基督的受苦。引用这节经文是表明基督不仅不求自己的喜悦,还在最大程度上令自己受苦。不是说,从总体来看祂的使命艰巨,令祂愁苦,因为祂对这使命乐于接受,极其乐在其中;而是说在祂的受辱,在满足自身愿望方面全然受到敌挡,被剥夺。祂看重我们的益处过于自己的安适和喜悦。这是使徒引用圣经所要表达的,除了圣灵自己的话语还有什么能更好表达属于神的灵的事情呢?他引用了这句圣经,“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基督所经历的辱骂之人的辱骂。凡是亵渎神的,对主耶稣来说都是愁苦。祂为人心刚硬而伤心,为这犯罪之处伤心落泪。当圣徒遭受逼迫,祂把这些向他们所作的看成是向祂所作而甘自受苦:“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基督祂自己忍受了最大的羞辱;尤其以祂的受苦中所受的羞辱为甚。那些辱骂之人的罪,基督承担了,满足了神的公义;很多人这样理解。每一件罪行都是对神的辱骂,特别是放肆的犯罪;当基督成为罪,就是为我们成为献祭,成为赎罪祭的时候,这些罪的定罪都落在基督身上。当耶和华把我们所有的过犯加在祂身上,祂把自己的身体挂在十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这些罪就落在祂身上,落在我们的代替者身上。“咒诅都落在我身上。”这是最大的自愿替代承担:思想祂无限的无瑕疵的纯洁和圣洁,父对祂无限的爱,和祂永远顾念父的荣耀,再也没有什么比为我们成为罪和咒诅,让父的责罚落在祂身上,特别是考虑到祂是为了谁自己甘愿受苦,是为了不认识祂的人,敌人和背叛祂的人,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3:18),更逆着祂,与祂作对的了。这看来应该成为我们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的一个理由。
我们不能求自己的喜悦,因为基督不求祂自己的喜悦;我们要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因为基督让辱骂神的辱骂都落在祂身上。祂担当了罪的惩罚和咒诅,神只要求我们承担罪的一点麻烦。他承担了罪人放肆的罪行,神只是呼召我们担当不坚固之人的软弱。——“即使基督也……。”即使那位不需要我们,不需要我们的服事,本可享受自己无限之乐,——即使那位不以与神同等为强夺,有足够理由求自己的喜悦,根本无需为我们劳心,更何况是为我们受苦的基督,——即使是祂也不求自己的喜悦,祂甚至担当了我们的罪。难道我们不应该谦卑,舍己,愿意为彼此为肢体的其他人着想吗?
(选自《马太亨利圣经注释》P380-382,改革宗经典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