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多的时候,当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当别人批评得对时!)伤害到我们时,我们就会想要舔拭我们骄傲的伤口,停止我们的一些善行。软弱感和缺欠感能击垮我们的意志,剥夺我们行义的热情。与人比较也会让我们自惭形秽、踌躇不前。当我们与英雄人物相比较时,我们很容易会消沉、沮丧,甚至一蹶不振。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谦卑、有信心和成熟的人,我们就必须抵御同样存在于圣徒生命中的那些会击垮我们的因素。本书提到的几位圣徒都胜过了自己身上的罪与瑕疵,他们得胜的见证应当教导我们学会不被自己的罪与瑕疵击垮。除了耶稣,上帝所使用的人当中从来没有一个是无瑕疵的人。在耶稣再来之前,他也永远不会那样做。
说到软弱,我们必须向使徒保罗以及那些在他之后高唱上帝恩典之歌的圣徒们学习:基督的恩典够我们用,他的能力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我们必须向圣经和历世历代软弱的得胜者学习,宣告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圣徒身上的软弱可以使他们挫败、沉沦,也可以使他们变得更为刚强。从保罗、奥古斯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身上,我们学到的是:“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10)
面对瑕疵和罪时,我们必须学会勇于认罪。这样的勇气在路德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信称义这一教义并没有使路德对于实际性的敬虔生活无动于衷,反而让他在跌倒时靠上帝的恩典能勇敢地站立起来。的确应当如此,就像《弥迦书》七章八至九节宣称的那样:“我的仇敌啊,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为我辩屈,为我伸冤。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
即使我们犯罪“得罪了他”,即使我们“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我们仍要向那些控告我们并对我们幸灾乐祸的仇敌说:“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上帝虽然惩戒我们,但是他是我的救赎,他要为我赢得胜利,为我伸冤。他要成为我的光,且乌云必将消散。我必得以站在他的公义之中,完成他所交付我的使命。
哦,让我们从这些圣徒身上学会勇于认罪吧。他们虽然有过犯,但是他们却能毫不动摇,不被自己的不完全击垮。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托付,我们当尽力完成这个托付(即使我们身上充满各种的瑕疵与罪恶)。让我们顺服所信的道,去彰显上帝的恩典与荣耀,在一切的善行上都不灰心丧志。
(选自《至高喜乐的传承》P152-153,杜华译,中西书局,标题为编者加。)